logo
当前位置:

巴西松(巴拉那松)

    巴拉那松(学名:Araucaria angustifolia (Bertol.) Kuntze),属于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又称巴西南洋杉或狭叶南洋杉。作为一种高大乔木,它在植物界中占据独特地位。其拉丁学名中的“angustifolia”意为“狭叶的”,精准地描述了其叶片狭长的特征。在南洋杉属中,巴拉那松以其雄伟的树形和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而备受瞩目。它与同属的其他植物,如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等,在形态和生长习性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差异,共同展现了南洋杉科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 中文名称巴西松(巴拉那松)
  • 别称巴拉那松
  • 松柏目
  • 属南洋杉属
  • 拉丁学名Araucaria angustifolia
  • 松柏纲
  • 南洋杉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可生长至高40米、胸径1米。树叶鳞片状,三角形,3-6厘米长,底部5-10毫米宽,边缘锋利。树叶可生长10-15年,可覆盖除树干、老枝外的树的绝大部分。 雌雄异株,雌雄球果在不同的树上。雄球果(花粉)椭圆形,最初6厘米长,当花粉释放时长至10-18厘米长、15-25毫米宽。雌球果(种子)受精18个月后在秋季成熟,球形,直径18-25厘米,包含100-150粒种子,长约5厘米,球果成熟后破裂释放。

生长环境

气候适应性

巴拉那松对气候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耐干旱,在年降雨量500-3500毫米的地区,无需人工浇水即可正常生长,并能耐受长达5个月的干旱期。其针叶表面覆盖一层防冻生物蜡,使其能够承受-20℃的低温,同时在45℃的高温环境下也能存活。无论是寒冷的高海拔地区,还是高温多湿的低海拔地区,巴拉那松均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光照需求

巴拉那松是典型的阳性速生树种,对光照需求较高。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它能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从而实现健康且快速的生长。若处于光照不足、荫蔽或弱光环境中,其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抑制。由于其树冠稀疏、自然整枝高且生理补偿点低,只有充足的光照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

土壤要求

巴拉那松耐贫瘠,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能够在酸性至弱碱性土壤中生长。无论是不同类型的田地、土地,还是山坡,它都能扎根生长。然而,在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巴拉那松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会显著提升。

空间需求

巴拉那松植株高大,单棵种植时需要至少8×8米的空间。过密种植会影响光照和通风,导致植株发育不良,甚至无法正常授粉结果。当巴拉那松长至3米高时,可在林下套种喜阴农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分布范围

巴拉那松原产于南美洲,主要分布于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等地,其中巴西南部的巴拉那州是其核心产区。它通常生长在海拔500至2300米的山地环境中。2000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通过林业部和外交部,在联合国物种办的协助下,与巴西政府签约引进了巴拉那松种苗,并在昆明安宁八街温水村金银山进行了试种。如今,云南的昆明安宁八街、隆阳区芒宽乡大麦地、高黎贡山(隆阳段)周边地区等地均已成功试种。此外,禄劝、玉溪等地也开始大规模成片种植,进一步扩大了其种植范围。

主要价值

巴拉那松的木材材质优良,树干笔直坚硬,属于黑木类高级木材。其木材结构细密,纹理美观,同时具备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制作家具、工艺品和建筑板材等。用巴拉那松木材制成的家具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外观典雅,深受消费者青睐。

工业价值

巴拉那松的树枝和针叶经过提炼,可用于生产工业原料。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在化工和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一些提取物可能具有抗菌、消炎等功效,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观赏价值

巴拉那松树形独特,呈高圆锥状分枝,整体气势恢宏、端庄典雅。无论是孤植于公园、庭院,还是列植于道路两旁,都能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为环境增添自然之美。因此,它在园林绿化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景观设计中的理想选择。

 

巴西松(巴拉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