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趁势而上”,能否“支棱”起中国橡木市场?
来源:木材之家
2025-04-29 17:15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1至3月),中国橡木(原木及锯材)进口量达到40.9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24%;进口金额同比攀升27%至2.24亿美元。



  从进口结构看,欧洲与美国几乎平分市场——欧洲占比50%,美国占48%。细分品类中,欧洲以原木出口为主(占中国橡木原木进口量的70%),而美国则凭借锯材优势占据73%的份额,形成差异化竞争。


  从进口单价来看,欧洲橡木原木均价为458美元/立方米,而美国同类产品价格高出51美元,达509美元/立方米;锯材方面,欧洲均价为549美元/立方米,美国则因品质差异溢价20%,价格约为688美元/立方米。



  自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以来,北美木材市场经历了剧烈的价格波动。尽管美国橡木因材质优势长期占据高价区间,但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正令这一价格体系摇摇欲坠。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美国木材价格的暴涨,虽然不乏市场炒作的成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业界对供应链可能断裂的恐慌。短期内,贸易商或许能够凭借现有库存进行高价套利操作;然而,从长期来看,由于关税飙升以及供应的不稳定性,美国木材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幅削弱。



  市场普遍预测,若美国橡木份额持续收缩,欧洲供应商有望填补48%的供应缺口。不过,近期特朗普公开表示“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归零”,为中美谈判留下余地。


  分析人士认为,关税调整幅度将直接决定北美木材能否重返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以德国为主的欧洲供应商亦在加速扩产,争夺潜在订单。无论是欧洲的“趁势而上”,还是美国的“绝地求生”,最终市场走向仍取决于大国间的博弈与平衡。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