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材的世界里,有一种木材质地特殊,纹理宛如梦幻,它并非特定树种,却以独特的病态之美惊艳众人,它就是影木,也被称为“瘿木”。从名字到形态,影木都充满神秘色彩,究竟它藏着怎样的魅力?
影木并非专指某一种木材,本质上是树木的结疤,宛如树木生长过程中长出的“肿瘤”,由侧枝与休眠芽“分生”而成,是一种独特的木质纹理特征。其纹理有着极强的立体感,呈现出云状、水波状等奇妙形态,仿佛大自然用鬼斧神工在木头上绘制出的绝美画卷。不同树种形成的影木各具特色:桦木影,俗称桦树包,花纹小而细密,精致可爱,如灵动的精灵在木间跳跃;花梨影的木纹似山水画卷、人物百态、鸟兽嬉戏,充满诗意与想象;柏木瘿的花纹粗犷大气;榆木影花纹繁多且大气磅礴;枫木影的纹理盘曲缠绕,奇幻而独特。
影木的种类丰富多样,黄花梨、紫檀、花梨木、金丝楠等名贵木材都能形成影木,樟木类也常见影木。如今,花梨影木、楠木影木和樟木影木较为常见,且价值极高,花梨影木每公斤价格可达几百元,堪称木材中的珍品。由于影木源于树木病变形成的大木瘤,这部分木质密度大,底色鲜艳,不规则的点状纹理组合,在光线漫反射下,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一见倾心。这种美,恰似病怏怏却楚楚动人的黛玉葬花,是一种独特的病态审美。正如苏轼在《答李端叔书》中所言“木有影,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尽管是“物之病”,却能“取妍于人”,这种美源于中国人骨子里对独特与意境的追求,是审美情趣的高层次体现。
在历史的长河中,影木备受青睐。明清时期,它是家具制作与装饰的宠儿。除了直接制作成茶台、笔筒、棋罐等工艺品,更多被用于家具装饰,如镶嵌在椅子后背板、罗汉床围子板、桌面台面、柜子门上,为家具增添艺术气息,成为明清家具装饰中常见且重要的手法。不过,影木大材极为罕见,《博物要览》卷十曾记载:“余昔于重庆余子安家得桌面,长一丈一尺,阔二尺七寸,厚一寸许,满面胡花,花中结小细葡萄纹及茎叶之状,名满架葡萄。”可见其珍贵难得。如今,传世家具中的影木大多仅作为镶板使用,虽不再是主体,却依然是点睛之笔。
在当下的市场中,花梨影子木较为常见,其多为大果紫檀或佛头瘿,用手急速摩擦能闻到香味;紫檀影子木则极为稀少,香味淡到几乎难以察觉。而影木的最高境界当属金丝楠影子木,其纹理如“满面胡花,花中结小细葡萄纹及茎叶之状”的“满架葡萄”,典雅至极,令人神往。随着资源日益减少,影木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愈发珍贵。
从病态的树瘤到惊艳的影木,它用独特的纹理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每一块影木,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承载着历史的韵味与文化的内涵,在木材的世界里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