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茨堡一所大学的新研究发现,即便在阳光充足的区域,狍子啃食也会严重阻碍落叶林树木物种的自然再生。这一结论已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研究指出,鹿群啃食会抵消森林空地光照的积极作用,干扰物种多样性提升及生态系统抗气候变化能力的自然培育。
研究团队在该校森林开展了四年野外实验,设置了围栏防护区和无围栏对照区,既覆盖树冠稀疏的光照充足区域,也包含树木茂密的遮荫区域。每个实验区面积36平方米,研究人员长期监测树木再生情况,重点关注1.3米以下狍子的典型活动范围,追踪不同区域树种的存活与生长状态。
实验结果很明确:光照优势挡不住无围栏区域鹿群啃食的负面影响,这些区域的树种多样性和遮荫区域没多大差别。虽然一开始有多种树种出现在狍子活动范围内,但只有少数能存活并长到这个“危险区”之外。不管光照条件好不好,实验区域的树种多样性都减少了一半。
研究给出建议:如果鹿群密度没法有效控制,就需要对林地进行多年围栏隔离,这样森林才能充分发挥潜力,提升物种多样性。这一发现对鹿群数量多的地区很有指导意义——鹿群挑着啃食会让森林再生变得单一,时间长了可能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据悉,这项研究的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探究鹿群啃食和光照条件对下层植被的影响,同时关注木材分解、土壤微生物活动、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等关键生态过程,为森林生态保护提供更全面的科学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