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巴黎协定》第6.4条搭建的全球碳市场,正遭遇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此时,COP30谈判已步入最后阶段,各方剩余时间有限,却仍未就关键议题达成共识,谈判陷入焦灼。
一则警告让局势更显棘手:某气候与能源新闻机构透露,其部分预算或被转投“适应基金”。该基金由联合国设立,主要用于帮扶脆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比如修建防洪设施、培育耐旱作物等,这意味着新国际碳市场的资金注入将进一步缩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此前也曾警示,明年年底从《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向新市场体系过渡,对金融机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该组织在峰会第三天发布的报告中强调,碳市场必须向投资者释放明确信号,才能吸引大规模资本入场。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亟需为碳排放定价,并建立将碳中和目标融入经济财政政策的市场体系。
作为谈判核心的《巴黎协定》第6条,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各国协作实现气候目标,而森林碳汇正是其中的关键抓手——既通过固碳助力减排,更能联动木材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碳市场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本效益最大化载体,其资金短缺直接影响森林培育、木材可持续利用等项目推进,而充足的资金注入恰恰是填补森林培育缺口、升级木材绿色加工体系的核心支撑。
由38个国家大型森林与木材企业组成的联盟(管理森林超3100万公顷),已紧急呼吁谈判代表将森林保护及木材可持续利用条款纳入新信用机制。该联盟提出,碳信用应覆盖人工林培育、木材低碳加工等全链条,同时明确科学的碳汇永久性标准、定制化监测机制,以及木材产业转型的资金支持方案。联盟特别强调决策透明化及与原住民社区的协作,保障森林经营与木材生产的生态兼容性。当前,第6.4条下的森林碳汇规则仍是谈判焦点,正如候任主席所言,此次会议肩负的“落实与适应”使命,离不开森林生态与木材产业的协同发力。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