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洲楝
大非洲楝(学名:Entandrophragma candollei),俗名假沙比利,隶属楝科。其树体特征极为醒目,作为常绿乔木,大非洲楝可挺拔至 60 米的高度,胸径最宽处可达 2.0 米,并生有大型板根,稳稳托举着其巍峨身姿。树皮厚 2 - 5 厘米,质地松软,呈大块状脱落,造就了独特的外观。外皮呈灰褐色,内层则为红褐色,脱落后,树干上会留下较大的凹坑。内皮色泽较浅,同样是红褐色,内部富含大量石细胞,这些石细胞呈大颗粒状,且呈层状排列 。
- 中文名称大非洲楝
- 别称假沙比利、非洲桃花芯
- 目无患子目
- 属非洲楝属
- 拉丁学名Entandrophragma candollei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科楝科
基本特征
大非洲楝的木材自带光泽,纹理相互交错,结构不粗不细,处于中等范畴,其重量和强度也都维持在中等水平 。木材干缩程度较大,在加工环节,锯割时会稍有难度,但在旋切和刨切方面却表现出色 。钉钉、砂光以及胶黏性能都可圈可点 。在耐久性上,大非洲楝对腐朽有较强的抵抗力,不过干燥过程较为缓慢,而且在干燥时容易出现变形和翘曲的状况,这就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格外注意 。其气干密度处于 0.63 - 0.69 克 / 立方厘米之间 。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地区,加蓬、刚果、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地都有它的身影。温暖湿润的热带气候,为其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
主要用途
适用于刨切微薄木、单板、室内装饰、高级家具、细木工、地板、胶合板面板、雕刻等。可作为桃花心木Mahogany的替代品。
木材特性
从木材特性而言,大非洲楝的心边材差异较为显著。其心材初呈深红褐色,于空气中长久暴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终转变成深红色,恰似岁月镌刻的印记。边材则由白色渐变为浅灰褐色,只是存在一个小 “短板”,即容易发生青变,边材宽度通常在 6 至 10 厘米。若观察其生长轮,肉眼很难察觉。从微观构造剖析,大非洲楝属于散孔材,管孔在肉眼下清晰可辨,数量适中,大小较为均匀,以单管孔为主,同时夹杂少量径列复管孔。轴向薄壁组织在肉眼下同样清晰,呈环管束状。木射线亦肉眼可见,密度中等,宽度略宽。
在胶合板制造中,大非洲楝同样是重要的原材料 。并且,因其各方面性能与筒状非洲楝(Sapelli)有相似之处,常被用作它的替代品,在木材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