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

油松

    油松挺拔高大,高度可达 30 米,胸径最宽能至 1 米。其树皮下部呈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状;大枝平展或斜向生长,小枝粗壮有力。雄球花为柱形,长 1.2 - 1.8 厘米,在新枝下部聚成穗状,雌球花单生或 2 - 3 个簇生于新枝近顶端,呈淡紫红色。

     

    油松的叶为针形,2 针一束,深绿色,质地粗硬,长 10 - 15 厘米,直径约 1.5 毫米,边缘分布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其球果呈卵形或圆卵形,长 4 - 9 厘米,带有短梗并向下弯垂,成熟前为绿色,成熟后转为淡黄或淡褐黄色,常挂在树上数年不脱落;中部种鳞近似矩圆状倒卵形,长 1.6 - 2 厘米,宽约 1.4 厘米,鳞盾肥厚隆起,呈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明显,鳞脐凸起且具尖刺。种子为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并带有斑纹,长 6 - 8 毫米,直径 4 - 5 毫米,连同种翅长 1.5 - 1.8 厘米。
  • 中文名称油松
  • 别称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
  • 松柏目
  • 松属
  • 拉丁学名Pinus tabuliformis Carr.
  • 松柏纲
  • 松科

形态特征

油松为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树冠平顶,小枝较粗,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矩圆形,顶端尖,微具树脂,芽鳞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

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5-8个或更多,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1-2个,稀角部有1-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

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长1.6-2厘米,宽约1.4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长6-8毫米,径4-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子叶8-12枚,长3.5-5.5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约4.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生长习性

油松属阳性深根性树种,喜光且耐瘠薄、抗风能力强,能在 -25℃环境下生长,对土壤适应广泛,无论是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哪怕干旱贫瘠的山地都可扎根,不过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长势更佳。其生长节奏呈现阶段性,幼年生长迟缓,步入中年后生长提速,于优质立地条件下,10 年生油松可长至 5 米高,胸径达 8 - 10 厘米。

分布区域

油松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横跨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地区。在东北地区,辽宁、吉林等地可见其挺拔身姿;华北的河北、山西,西北的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以及西南四川北部等区域,均是油松的重要分布地。不仅如此,在国外的朝鲜,同样能寻觅到油松的踪迹 。

主要用途

其木材耐腐,适用于建筑、造纸等,提取的松节油、松香在化工、医药领域应用广泛;观赏上,树干挺拔、四季常绿,是北方园林常用树种,可孤植、丛植或作盆景 ;药用上,叶、皮、球果均可入药,能治疗多种病症。

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