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白花崖豆木

    白花崖豆木(学名:Millettia leucantha)在《国家红木标准》(GB/T 18107-2017)中归类为崖豆属鸡翅木类,是国内市场 “鸡翅木” 家具与工艺品的常见原料;因产地和非洲崖豆木不同,它也被称作 “缅甸鸡翅木” 以作区分。

    成年树高可达 20-30 米,胸径约 0.8-1.5 米,树干通直度中等,部分植株受生长环境影响可能轻微弯曲;树皮呈灰褐色,厚度约 0.5-1 厘米且较薄,带有浅纵裂,内皮为淡黄色,砍伤后会渗出少量白色树液,心边材界限清晰。其原产于集中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主要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

    选购白花崖豆木时,需注意与同属鸡翅木类的非洲崖豆木加以区分:白花崖豆木心材颜色偏紫褐色,鸡翅纹更为细腻,气干密度也略高;而非洲崖豆木心材颜色偏暗褐色,纹理相对粗犷,可通过观察木材颜色、纹理,结合产地证明辅助辨别,避免二者混淆。

  • 中文名称白花崖豆木
  • 别称-
  • 豆目
  • 崖豆属
  • 拉丁学名Millettialeucantha
  • 木兰纲
  • 豆科

基本特征

边材颜色从浅黄白色过渡至浅黄褐色,宽度较窄,约 3-6 厘米,材质相对松软;心材颜色会随生长周期长短与氧化程度发生变化,新切面多为黄褐色或暗褐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后,颜色会逐渐加深至紫褐色乃至黑褐色,且心材常带有深浅交错的 “鸡翅纹”—— 这种纹理如同鸡翅羽毛般层层叠叠、交错分布,是识别该木材最显著的特征。

其纹理或直或略呈交错状,部分材段还能见到波浪纹;木材结构介于中等至细密之间,由于属于热带树种,无明显生长轮,因此年轮不清晰。

木材特性

气干密度:约 0.82-1.02g/cm³

抗弯强度:约 125-160MPa

顺纹抗压强度:约 65-85MPa

抗剪强度:约 15-20MPa

硬度​​:莫氏硬度约4.0

稳定性:木材干缩率处于中等水平,径向收缩率约 1.8%-2.8%,弦向收缩率约 4.0%-5.5%;其干燥速度偏慢,若干燥时升温过快或湿度突然下降,很容易出现开裂、翘曲、变形等问题,因此建议采用 “自然干燥 + 低温人工干燥” 相结合的方式,且干燥周期需控制在 6-8 个月;干燥完成后,木材尺寸稳定性为中等,在温湿度波动较大的环境中使用,需做好防护措施,以降低变形风险。

耐腐性:心材耐腐性中等,对包括白腐菌、褐腐菌在内的常见腐朽菌有一定抗性,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使用,可长期确保结构不损坏;然而,它在潮湿环境中的耐受度较低。

分布区域

原产于集中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主要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

主要用途

常用于制作椅、桌、柜、床、沙发、乐器等

白花崖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