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木
桃木取自桃树(学名:Prunus persica)的干材。与许多果树木材类似,它的商业价值主要依托于果实种植业,而能够形成较大木料的桃树相对稀少。
桃树属于蔷薇科桃属落叶小乔木,天然分布在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地区,我国主要产于华北、西北及西南。野生或自然生长的桃树高度通常在 3 至 8 米之间,不同品种差异明显:油桃约 2.5 米,高大的水蜜桃可超过 3 米,而矮化品种如“寿星桃”仅约 1 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木因其象征吉祥,常被用于辟邪、镇宅和招福纳祥。
- 中文名称桃木
- 别称降龙木、鬼怖木
- 目蔷薇目
- 属李属
- 拉丁学名Prunuspersica
- 纲木兰纲
- 科蔷薇科
基本特征
心材多呈浅红褐或橙褐色,色调温润;边材则为浅黄白色,界限清晰。木纹通常直或略微交错,材质细腻均匀,且在髓心部位常可见独特的扭曲花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木材特性
气干密度:约0.58-0.68 g/cm³
加工性能:优良,桃木适合车削、刨切和雕刻,切面平滑细腻。胶合牢固,着色均匀,抛光后光泽良好。干燥速度适中,但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和翘曲现象。
耐腐性:较低,容易受到蓝变菌和虫害的侵袭。
分布区域
国内主要分布于在华北(山东、河北等)、西北(陕西、甘肃等)、西南(四川、云南等)及华东、华南部分地区,国外分布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北美、南美等温带至亚热带气候适宜区域。
主要用途
可制作家具、手串、工艺品、门框、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