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最大木构建筑揭秘:心形大楼如何用"钻石"结构抗震?
来源:木材之家
2025-02-20 14:30

  近日,新西兰家电巨头Fisher & Paykel的新总部建设引发业界关注。这座由Naylor Love承建的3层木结构办公楼,不仅因其心形造型成为地标,更因采用全球领先的“激进”抗震技术——Diagrid系统,被新西兰科研机构Scion称为“工程与自然共生的典范”。

  据项目负责人Luke Luijten透露,该建筑是新西兰迄今最大规模应用交叉层压木材(CLT)和胶合单板层压木材(LVL)的项目。其核心抗震系统由RTA工作室与Red Stag的TimberLab联合研发,通过钻石菱形与三角形交错排列的木质斜撑框架,结合可变形钢连接器实现“以柔克刚”。

  Scion实验数据显示,地震中,钢连接器会吸收能量并发生形变,而木材主体结构保持完好。灾后仅需更换受损钢件,即可快速恢复建筑原有强度,大幅降低维修成本与重建周期。

  项目设计团队特别注重本土文化表达。RTA工作室与Ngāti Whātua Ōrākei部落合作,将毛利文化中象征庇护的“比目鱼(Pātiki)”图案融入建筑外观。这一钻石菱形纹样既呼应斜撑网格的结构美学,也通过外立面的“斗篷”设计,有效隔绝街道噪音与气流。

  该办公楼所在的2.27万平方米园区曾获世界建筑节奖项,其木结构设计不仅减少混凝土用量,还通过CLT材料的高强度特性实现空间灵活布局。据测算,相比传统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降低约30%,符合新西兰政府“2050碳中和”目标。

  随着全球木构建筑技术快速发展,新西兰经验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思路。国内专家指出,CLT等工程木材在抗震、防火、低碳方面的优势,正推动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目前,中国已有多个城市试点木结构公共建筑,未来或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Fisher & Paykel总部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跨文化协作的结晶。其“以木材重构城市韧性”的实践,或许能为全球建筑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