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来西亚木材行业迎来诸多关键动态,一系列政策调整与国际公约相关举措正深刻影响着该行业的未来走向。
马来西亚木材出口商协会(TEAM)财务主管黄嘉伟通过《马来西亚太阳报》发声,透露了木材行业面临的重大危机。欧盟委员会与美国提议将广泛交易的马来西亚娑罗属物种,包括巴劳木、红柳桉、黄柳桉、白柳桉,以及阿必东(冰片香)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TEAM 主席蔡松丰在致会员信中强调,一旦该提议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 CITES 第 20 届缔约方大会投票通过,这些木材品种将面临严格贸易限制,国内木材产业无疑将遭受重创,木材出口链恐陷入全面中断。
在应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上,马来西亚积极布局,大力推动林业部门的绿色转型。该国正全力构建名为 “森林碳抵消”(FCO)机制的国家碳信用体系,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部长尼克・纳兹米・尼克・艾哈迈德介绍,这一体系是 REDD + 融资框架的关键构成。REDD + 融资框架旨在为各州政府的森林保护及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缓解气候变化。FCO 机制作为林业碳信用生成的核心,致力于打造符合 Verra 和金标准等国际规范的国内碳市场,确保认证产品的可持续性,避免 “漂绿” 现象,增强市场对 MyHIJAU 标签的信任度,MyHIJAU 正是马来西亚绿色技术与气候变化公司主导的政府倡议。
此外,马来西亚借助担任 2025 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契机,深度参与全球气候行动。通过实施《巴黎协定》第六条,力求在基于合规的碳市场领域崭露头角,推动经济增长与减排协同共进。在即将于巴西贝伦举行的第 30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马来西亚将提交东盟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呼吁区域团结、可持续发展与资金扶持,并着力推进东南亚联盟谈判集团(SEA 集团)建设,提升东盟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在地方层面,砂拉越迈出了坚实的生态保护步伐,启动首个蓝碳项目,致力于恢复和保护丹绒马尼的帕洛和塞尔登地区 10232 公顷红树林森林生态系统。砂拉越木材工业发展公司(STIDC)可持续资源管理部门助理总经理哈姆扎・莫尔希迪表示,项目开发设计已准备提交林业部门以获取碳许可证,预计重新种植两年后即可开展碳销售业务,且在顾问协助下,未来沿海地区将迎来更有序的发展规划,去年 11 月 STIDC 与 Worldview Climate Solutions 签署的协议备忘录,正式拉开了该项目的序幕。
马来西亚木材行业在濒危物种贸易限制的阴霾下艰难前行,同时又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大步迈进,其后续发展态势值得全球木材行业从业者及关注生态保护的各界人士持续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