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木材涉嫌绕道走私欧洲,供应链透明度引全球关注
来源:木材之家
2025-04-25 10:30

  据"世界森林ID"组织最新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其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对欧洲市场流通的52份认证木材样本进行追溯,发现46%的产品实际纤维来源与标签声明的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不符。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木材的化学特征与俄罗斯北部及白俄罗斯林区高度吻合,而两国自俄乌冲突后长期处于欧盟木材进口限制名单中。


  值得关注的是,涉事产品中有85%持有FSC森林认证,14%标榜PEFC可持续认证。报告直指现行认证体系存在监管盲区:"审计流程难以识别跨国转运中的产地篡改,化学溯源技术应成为验证供应链真实性的必要补充。"



欧盟成非法木材"洗白"重灾区

  英国作为重要木材集散地,近半数进口桦木制品暴露产地造假风险。行业数据显示,自2022年6月以来,约15亿欧元俄罗斯木材通过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中转国进入欧盟,其中7家俄企仍持续向欧洲供货。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涉事企业实控人与俄罗斯寡头资本存在关联,其产品通过复杂股权结构规避制裁追踪。


  "地球观察"组织调查总监塔拉·加内什透露:"东欧港口已成为非法木材转运核心枢纽,波兰、德国等国每年消化超50万立方米疑似俄源木材。"该组织呼吁欧盟加强海关辐射松等特定树种的DNA检测,并建立跨境溯源信息共享平台。


认证机构回应争议

  面对质疑,FSC认证机构表示已启动区块链技术试点项目,计划在2024年前实现北欧至地中海走廊的全链条数据可追溯。PEFC则强调其认证标准不涉及产地限制,但承认"需要与成员国合作完善转运监管机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王立群指出:"中俄木材贸易占全球总量18%,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可在跨境木材电子护照系统建设中发挥技术输出作用。"据悉,我国近年已建成东北亚最大木材溯源数据库,年核查入境木材超800万立方米。


行业变革迫在眉睫

  目前欧盟正酝酿修订《森林砍伐规制法案》,拟强制要求进口商提交原木生长地卫星影像、运输轨迹等20项溯源凭证。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测算,若全球采纳化学指纹认证技术,每年可减少约90亿美元非法采伐损失。


  这场围绕木材产地的"猫鼠游戏"仍在持续。正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供应链教授艾琳·史密斯所言:"当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