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活跃区域的建筑设计中,工程木材正以其独特优势成为结构材料的新宠。新西兰第九大机场 —— 帕默斯顿北机场近日启动 4300 万新西兰元的航站楼翻新工程,这座位于活跃断层线上的交通枢纽,选择以大规模木结构替代传统钢混材料,引发行业关注。
木结构设计的抗震与性能优势
该项目由 LT McGuinness 承建,Pacific Studio 设计(曾操刀新西兰航空木质机库),并由 Beca 提供工程支持。新建航站楼采用特殊的斜交格构结构,核心包括 5000 平方米的胶合木单坡屋顶,由胶合木柱支撑屋梁,搭配 X 形框架梁构成前后墙体。技术木材有限公司董事布雷特・哈密尔顿指出,这种设计凸显了工程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认可度提升,尤其是其卓越的强度重量比、尺寸稳定性,以及天然的防火和抗震性能。
根据 Techlam 声明,胶合木在地震带的优势尤为显著:其弹性模量可使结构在地震中产生适度形变而不破裂,配合隔震支座设计,能有效吸收地震能量。此外,航站楼中央双高空间引入自然光,既提升乘客体验,又通过开放式结构减少地震时的荷载集中风险。
项目规划与功能布局
新航站楼设计兼顾安全性与未来适应性:
西端区域:作为行李处理、航空公司办公室及货物接收中心,采用灵活布局,可满足未来政府强制筛查标准的升级需求;
主航站楼:双高核心空间涵盖值机设施、出发大厅、休息区、零售与餐饮功能,开放式设计增强人员疏散效率;
东端区域:为到达乘客设置行李提取与租车服务,空侧走廊全程遮蔽,配套会议室与机场运营办公室。
机场首席执行官大卫・兰汉姆表示,原航站楼已使用三十余年,此次重建不仅解决结构缺陷,更通过木结构实现碳减排、废物利用与能源效率优化。疫情前该机场年客流量超 70 万人次,新建航站楼预计将提升运营能力与服务品质。
工程木材在高危区域的应用趋势
帕默斯顿北机场项目并非孤例,全球多地在地震活跃带的基建中已转向工程木材。例如日本在 1995 年神户地震后,规定重要公共建筑需采用柔性结构材料,胶合木建筑占比逐年上升;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医院改造项目中,工程木材因抗震性能优异被纳入首选方案。
此次新西兰机场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工程木材在高风险区域的技术可行性。随着材料科学发展,防火处理、连接件强度等瓶颈被逐步突破,这类 “会呼吸的结构” 或将成为地震带建筑的主流选择,在安全与可持续性之间实现平衡。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