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研究揭示:重新造林碳去除能力达新生森林8倍
来源:木材之家
2025-07-04 14:17

  气候科学领域传来重要发现:在原有成熟森林区域恢复生长的年轻次生林,可能成为大规模去除大气二氧化碳的关键。最新研究显示,20 至 40 年树龄的森林固碳能力达到新生森林的八倍以上,若全球 8 亿公顷可恢复森林启动恢复计划,未来 25 年有望清除 203 亿吨二氧化碳,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年轻次生林的固碳潜力与区域差异

  伯明翰大学阿德里亚娜・埃斯奎维尔 - 穆尔伯特教授与汤姆・帕格博士带领的国际团队,基于 10 万余个实地观测数据,通过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了全球碳去除率地图。研究发现,20 至 40 年树龄的森林处于固碳效率峰值期,其单位面积碳清除能力是新生森林的八倍。不同生态区域的固碳表现呈现显著差异:热带雨林碳清除速度最快,其 40 年生林分碳密度可达北方森林的 1.6 倍,地中海森林则因气候条件限制,固碳峰值出现时间较晚。

  “当前碳市场机制普遍忽视对年轻次生林的保护,这是重大政策缺口。” 帕格博士指出,年轻森林在碳汇形成初期的高速固碳特性,应当成为气候策略的核心考量。团队数据显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若恢复 1000 万公顷次生林,25 年内可固碳 12 亿吨,相当于 2 亿辆汽车的年排放量。


  政策呼吁与全球行动机遇

  研究团队特别强调,即将召开的 COP30 气候大会是推动政策转向的关键节点。埃斯奎维尔 - 穆尔伯特教授呼吁各国领导人将年轻次生林保护纳入国家自主贡献(NDC)框架,建立 “年龄 - 碳汇” 动态评估体系,取代传统以森林面积为单一指标的政策工具。

  该研究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为碳汇项目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优先投资 20-40 年生次生林的抚育管理;二是推动碳市场规则修订,将年轻森林固碳潜力纳入核证减排量(CER)计算;三是优化全球森林恢复目标,如联合国 “波恩挑战” 计划可调整为以次生林恢复为重点。

  科学模型与现实挑战的平衡

  尽管研究结论展现了乐观前景,学界也指出实际落地面临的复杂因素。热带地区的次生林恢复可能与农业用地扩张形成竞争,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干旱气候会影响森林自然更新速度,而北半球高纬度森林则受限于生长季长度。此外,现有碳汇计量方法多关注成熟林碳储量,缺乏对年轻森林固碳速率的动态监测机制。

  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团队提出 “三阶段管理法”:前期(0-20 年)侧重自然演替保护,中期(20-40 年)实施抚育采伐优化生长,后期(40 年以上)转为碳储量维持。这种分龄段管理模式已在巴西亚马逊试验区验证,使碳汇效率提升 37%。

  当全球气候危机倒逼减排行动加速,年轻次生林所蕴含的 “自然碳捕手” 潜力正获得重新认知。从亚马逊的再生雨林到欧洲的次生山毛榉林,这些 “年轻的绿色巨人” 正以超越预期的速度吸收二氧化碳,为人类争取着实现温控目标的宝贵时间。而能否抓住这一自然馈赠,取决于政策制定者能否及时调整策略,让保护年轻森林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新核心。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