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27 米木制天篷:东南亚最大单跨木结构的突破与启示
来源:木材之家
2025-07-08 09:57

  在新加坡 Geneo 综合开发项目的核心区域,一座 27 米高的木制天篷正重新定义着东南亚建筑的高度与可持续性。这座由 780 个组件构成、覆盖 3000 平方米公共广场的巨型结构,不仅是东南亚最高的单跨木结构建筑,更以 1150 立方米 PEFC 认证云杉与 80 吨钢连接件的创新组合,被誉为 “可持续工程的巅峰之作”。它物理连接着五座建筑,成为串联 “工作、生活、娱乐” 生态的建筑枢纽,也为热带地区大规模木结构应用提供了标杆式样本。



  这座弧形预制木结构屋顶的设计灵感源自哥特式大教堂,追求轻盈与优雅的平衡。设计团队 Ronnie 和 Koh 顾问公司与 Ergodomus 木结构工程公司逐一审校每个节点,确保在 27 米的跨度下保持结构纤薄 —— 三角形几何形状的融入不仅赋予其视觉灵动性,更精准解决了新加坡多雨气候下的排水难题,使天篷成为 “为降雨而生” 的设计。木材的天然纹理与玻璃屋顶的通透感形成呼应,既保留了自然材质的温度,又满足了公共空间的采光需求。

  作为项目主要承包商,Woh Hup (Private) Limited 的建筑总监 Ang Chow Hwee 坦言,这座天篷的诞生是新加坡木结构建筑的 “破冰之旅”。“本地缺乏木结构经验,最初我们尝试过价值工程替代方案,但客户坚持使用木材。” 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向客户与顾问解释木材的天然特性 —— 并非所有部件都能完全均匀,同时严格溯源 PEFC 认证木材的可持续性,确保每一根云杉都来自负责任管理的森林。

  施工效率成为项目的另一亮点:从启动到完工仅用五个月,这得益于工厂预制与现场组装的高效协同。所有组件在芬兰 Versowood Oy 工厂加工完成后,以扁平包装形式经 6 周海运抵达新加坡,在距工地 20 公里的仓库完成预组装。尤具挑战的是 19 米超长组件的运输,通过专用 Ma-Fi 拖车的保护设计,最终克服了跨洋运输中的气候考验。Ang 补充道:“现场搭建了专用脚手架保障安装安全,半户外环境下的连接节点还特别考虑了风雨侵蚀防护。”

  防火安全曾是项目最大的技术障碍。新加坡当地法规要求 120 分钟耐火极限,而木材的固有可燃性让这一目标充满挑战。前设计实施负责人 Chethiya Ratnakara 透露,团队通过基于性能的消防工程建模、结构设计优化及额外防火测试,最终采用 “牺牲性炭化” 方法达标 —— 既满足了安全要求,又完整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美学。这一突破为热带地区木结构防火标准提供了新范式。

  这座天篷的意义远不止于建筑本身。它是新加坡建筑行业的 “活教材”,让更多从业者认识到大规模预制木结构(MET)的潜力。Ang 对此充满信心:“一旦工程设计精准,木结构的制造与安装会展现出惊人的高效与智慧。” 正如 Geneo 项目所证明的,这座由 CapitaLand 斥资 14 亿美元打造的开发项目,正以木制天篷为象征,推动东南亚建筑界重新审视木材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价值。

  从芬兰森林到新加坡的城市中心,这座天篷的每一根云杉都承载着跨洲合作的智慧。它不仅连接了五座建筑,更连接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程、生态理念与城市需求。当热带的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洒在木梁上,这座东南亚最高的单跨木结构建筑,正书写着可持续建筑的新篇章 —— 证明在钢筋混凝土主导的城市里,木材依然能以惊艳的姿态,撑起一片绿色的未来。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