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通过林业、竹子及高价值木材加工领域的深度合作,持续加强与所罗门群岛的联系,成为 “一带一路” 框架下木材、林业与竹子外交的最新实践范例。近日,包括该国首席林务员克里斯蒂娜・加布瓦伊(Christina Gabuvai)在内的 11 名林业官员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中国培训之旅,带着先进理念与技术技能返回所罗门群岛,为当地林业下游加工能力建设注入新活力。
所罗门群岛森林覆盖率高达 90%,伐木产业是该国主要的出口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下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且不可持续的采伐方式已引发当地社区的广泛担忧。加布瓦伊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所罗门群岛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的价值,我通过参与研讨会获得了将木材转化为增值产品的新思路与技能,这对国家林业转型至关重要。”
这场于 5 月至 7 月开展的强化培训项目内容丰富,不仅包含专题授课,更安排了对浙江省和河南省的实地考察。所罗门群岛学员们深入研究中国的森林经济模式、科学管理战略及完整的木材产业供应链,通过实地观摩与文化体验,全面了解中国与森林资源共生发展的演进历程。
“我们系统学习了中国从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化阶段的发展轨迹,尤其关注到工业化进程中曾面临的森林砍伐与土地退化问题,” 加布瓦伊分享道,“‘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这一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它精准概括了林业发展的核心,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据伍德中央消息,培训期间,所罗门群岛代表团与中国专家就推进太平洋地区绿色发展展开深度对话,议题涵盖打击非法采伐、推广社区共同管理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及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等关键领域,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尽管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绿色能源倡议印象深刻,加布瓦伊也坦诚指出将经验转化为实践的挑战:“所罗门群岛作为小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我们不仅希望升级木材工业,还计划发展生态旅游,但这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设施支持。”
在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下,全球林产品供应链中已有 30% 以上直接受到中国工业的影响,涵盖种植、生产、制造及分销等全链条环节。此次中所林业合作培训项目的成功实施,既是中国林业发展经验的国际共享,更是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理念在太平洋岛国的生动实践,为全球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南北合作的新样本。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