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公布 2025 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全国仅 10 个项目成功入选。其中,广东省以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云浮市为联合实施主体申报的《广东西江流域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 “西江流域项目”)赫然在列,标志着广东在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领域的规划与实践获得国家层面认可。
据介绍,西江流域项目建设规模达 62.05 万亩,总投资预计 13.17 亿元,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8.56 亿元,资金与资源的双重保障为项目落地见效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党中央、国务院 “十四五” 期间部署的重大生态工程,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中央财政引导,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构建区域生态屏障并全面提升生态功能。此次广东入选的西江流域项目,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 —— 不仅处于全国 “双重” 规划中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关键区域,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效将直接影响大湾区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科学绿化与精准修复,西江流域项目紧扣国家 “南方提质为主” 的绿化格局,创新性构建 “一带五廊三区” 的空间布局。其中,“一带” 即广东西江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带,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轴线,串联起全域生态修复工作;“五廊” 指 5 条一级支流生态廊道,共同构成区域生态修复的骨架网络,强化流域生态连通性;“三区” 则分别为水源涵养林提升区、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区、森林生态品质提升区,针对不同生态需求实现分类施策、精准提质。
围绕这一空间布局,西江流域项目将系统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具体包括:20.21 万亩中龄林抚育、22.01 万亩退化松树林更替修复、15.44 万亩采伐修复、3.75 万亩补植修复,以及 0.64 万亩人工造林(更新)。目前,广东省已提前完成项目前期筹备工作,5916 个作业地块全部实现 “落地上图”,确保建设范围精准可控;同时,19 个省级保障性苗圃已具备年均供应 1000 万株苗木的能力,可充分满足项目建设的苗木需求。此外,项目还计划集中连片打造 136 个 1000 亩以上的大型森林斑块,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整体效能。
按照规划,西江流域项目建成后,将在多方面为全国国土绿化提供示范样板:一是显著提升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改善西江流域水质与水资源保障水平;二是进一步巩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三是探索乡土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模式,为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实践经验。
接下来,广东省将切实落实项目主体责任,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同时,以项目为抓手,在科学绿化技术应用、跨区域协同治理、生态建设提质增效等领域持续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广东经验”,持续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为全国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广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