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关总署公布8月中国原木及锯材进口初步情况。
数据显示,2025年8月,我国原木及锯材进口合计402.9万立方米,环比7月进口下降13.4%;对比2024年同期下降20.2%,同比实现连续6个月下滑,环比连续5个月下滑。
进口金额方面,8月原木及锯材进口金额合计5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
整体上看,2025年1至8月,中国累计进口原木和锯材共3750.8万立方米,对比2024年同期的4322.2万立方米下降了13.2%,进口减少571.4万立方米,平均月度进口数量为468.85万立方米。1至8月原木和锯材进口金额累计达到545.4亿元,同比下降15.6%。
造成木材进口量连续第六个月“跳水”的主因有三点:
从需求端来看,房地产调控延续,木材消费弹性受限。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开发商拿地、开工意愿降低,新开工住宅项目数量持续减少,竣工端亦同步放缓。作为上游建材,建筑与家装用材量同步下滑,对进口原木及锯材形成直接负面传导,导致进口量持续承压。
从成本端来看,全球供应链波动持续推高进口成本。国际海运、陆运和集装箱等运输所需成本持续波动,叠加木材原料价格呈上涨趋势,进口成本高企但国内销售价格疲软,严重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抑制贸易商进口意愿。
从木材商角度来看,长期在“进货贵、卖货难”的夹缝中求生,进口意愿进一步降低。有企业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常态,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亏损。因此只能普遍压缩木材采购量级,并通过即期市场小批量补位,从而拉低进口节奏。
展望未来,行业人士表示,调整周期仍将延续。而有关中国木材进口量的实质性修复,关键在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信号以及全球供应链成本的稳定。就目前而言,木材进口“量价双弱”的局面大概率将贯穿下半年。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