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4 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正式施行,这一针对性政策的落地,为原本已陷入萎缩的美国木材对华贸易再添变量,其对木材价格的连锁影响正逐步显现。
此次《办法》明确将美资持股 25% 及以上、悬挂美旗、美造等五类船舶纳入收费范围,收费标准按时间阶梯递增,2025 年每净吨 400 元,至 2028 年将升至 1120 元。一艘 1 万净吨的美国集装箱船,当前单次靠泊需多缴 400 万元,成本增幅显著。而港口使费占船公司成本的 12%—15%,新规直接将相关成本推高 3—7 倍,这部分成本大概率通过运价传导至货主。
对美国木材出口而言,这一政策可谓 “雪上加霜”。此前受原木检疫问题影响,2025 年 3 月中方已暂停美国原木进口,二季度美国原木对华出口同比骤降 90.4%,6 月木材进口更是暴跌 90.3%,原木进口近乎 “挂 0”。尽管上半年美国木材进口单价已上涨 25.3%,但贸易量的断崖式下跌已让市场承压。
新政策下,成本传导与贸易萎缩形成双重作用。一方面,航运成本攀升可能使美国木材出口商进一步提价以维持利润,尤其对花旗松等仍有少量出口的材种,到岸成本的增加或将直接体现在终端报价上。另一方面,贸易量可能持续萎缩:海运运价每上涨 10%,中美贸易量便下降 1.8%—2.2%,随着费率逐年上调,美国木材对华出口规模恐进一步收缩。
不过,中国市场已提前形成替代格局,辐射松、红松等材种进口量同比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国木材减量的影响。因此,美国木材价格短期内或呈 “小众材种微涨、整体趋稳” 态势,但长期来看,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将持续弱化。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