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

98

分享

二维码

扫码打开手机看资讯

无需下载APP

资讯随时随地看

澳大利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逆转:从储碳到释碳的警示
来源:木材之家
2025-10-29 11:14

  保护天然森林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因其能吸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并长期储存。然而,针对澳大利亚热带雨林的最新研究,对“雨林持续吸碳多于释碳”的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该区域重要的碳储存库已从碳汇转变为碳源。


  研究显示,过去半个世纪受气候变化影响,澳大利亚热带森林中树木树干、树枝等木质生物量的固碳能力持续下降。木质生物量作为森林中庞大且稳定的碳储存载体,也是森林健康的关键指标。如今,由于树木死亡率超过新生率,大量碳正被释放到大气中,这是全球首次证实热带森林木质生物量发生“碳汇转碳源”的转变,且这一变化大概率始于约25年前。


  该结论源自一项持续49年的监测研究,科学家自1971年起对澳大利亚远东北部20片热带雨林的1.1万棵树木进行追踪,这些区域现属昆士兰永久性雨林监测网络。长期数据清晰显示,约25年前木质生物量的碳汇功能开始逆转。核心原因在于树木死亡率较以往大幅上升,而极端气候是主要推手。



  热带雨林树种适配温暖湿润环境,但气候变化引发的高温、干旱及强飓风,不断损害树木结构与叶片功能,抑制生长并加速死亡。预测显示,昆士兰北部飓风强度将加剧且可能南移,进一步威胁森林生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本应促进光合作用,遥感数据也显示林区树冠绿度较20世纪80年代提升20%,但额外碳并未转化为木质生物量。


  研究指出,水分、养分及温度限制抵消了碳肥效应。另一项实验也证实,人为增施二氧化碳后,叶片吸收的额外碳未形成木质组织,反而通过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快速释放。这解释了为何树冠繁茂却未提升固碳能力。


  目前尚未明确该现象是否代表全球热带森林共性——南美洲雨林退化、非洲雨林相对稳定,全球数据呈现差异性。同时,森林整体碳汇能力(含树根、树叶、土壤)是否下降仍需更多数据支撑,现有三个热带地区15年的涡度协方差塔监测数据尚显不足。但可以确定的是,树冠和土壤中的碳分解速度远快于木质生物量,森林碳储存的稳定性已大不如前。


  研究团队强调,这类隐性变化仅能通过长期数据捕捉,而全球多地长期生态监测因资金不足面临中断风险。澳大利亚作为热带生态研究潜在的全球领导者,其政府需持续支持监测工作,以匹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排承诺。


这一发现颠覆了“依赖森林吸收多余碳”的传统认知。尽管热带森林仍是重要碳库与生物多样性宝库,但碳汇功能的逆转警示:在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森林的固碳价值需重新评估,保护措施也需更精准地应对气候风险。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
相关标签: 澳洲木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