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农业、林业这些和土地利用相关的领域,大部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都是靠政府给补贴,而不是靠强制监管。这份在 COP30 会议前出炉的研究说,全球 1500 多项减排政策里,三分之二都以给钱为主要办法,像搞研发、定规矩、设行业标准这些办法用得很少。
这份报告叫《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领域的减排政策汇编》,收集了经合组织成员国、欧盟、G20 还有不少新兴国家的数据,是根据过去二十年各国的政策整理的。里面详细记了各国怎么减少二氧化碳、甲烷这些温室气体,以及怎么让土壤和森林吸收更多碳的具体做法。
政策制定者偏爱补贴手段,核心原因在于资金支持能直接改变农民、林业从业者等土地管理者的成本与收益结构。常见的做法有:环保做得好直接给补贴、给用低排放技术的人发钱、调整税收优惠等。当然也有一些强制规定,还有少量搞研发、提升能力的项目,但比补贴少多了。
政策制定者觉得,补贴好设计也好用,而且不像强制要求那样容易让生产者反感。但反对的人说,光靠给钱只能慢慢减排,没法达到气候模型里要求的 “快且能验证” 的减排目标。
有意思的是,数据库还发现,有些本来为了别的环保目的搞的政策,也能顺便减排。比如为了保护水质,限制排放含营养的污染物,这样就会减少化肥使用,自然就少排了一氧化二氮 —— 减排成了 “意外收获” 而非主要目的。
这份研究给 COP30 提了个醒:现在土地减排太依赖 “给钱激励” 这种 “胡萝卜”,虽然推行容易,但效果有限。以后得平衡好补贴和监管,多搞研发,同时利用好那些跨领域政策的减排潜力,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气候目标。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