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造板产业情况与前景分析
来源:木质板材产业网
2019-12-11 00:00

       我国人造板产量居世界第一,2015年实现产量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实现产值约603亿元,同比增长2.5%,为10年来最低增速,近10年年均增长16.2%。但是,随着基数的增加,内需放缓,出口竞争力下降,未来可能不会有这么高的增长率。

       一、我国人造板产区分布与应用情况

       除了西藏、青海和宁夏,中国的所有省市都有人造板生产,但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和中国南方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人造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4%,也是家具、地板、木门等下游产业链的发达地区。

       我国木制品出口占木质家具的63%,其次是人造板,占19%,其中胶合板出口占人造板出口的80%。2016年,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出口1344.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7%;出口66.3亿美元,下降5.7%。2016年,进口人造板96.8万立方米,增长29.2%,进口额4.48亿美元,增长21.1%。

       二、我国人造板主要种类与产品构成

       人造板按制造工艺的不同可分为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常用。三者对原材料的要求不同,胶合板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一般是大直径原木;纤维板和刨花板对原材料的要求较低,可以是原木、三剩物(树枝、制造加工残渣)、二次小木柴、稻草、甘蔗渣等。

       我国三板产量占人造板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胶合板产量最大,纤维板次之,刨花板产量最小。2015年,三板产量分别为1.65亿立方米、6618万立方米和2030万立方米,收入分别为5260亿元、1506亿元和403亿元。

       三、人造板行业存在的问题

       原材料受限。国内天然林全面禁止商业采伐,部分地区原料供应能力限制了国外木材出口管制。

       市场受限。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目睹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成本受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增加,红利消失,价格小幅上涨。

       环境是受限的。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被列入2014年发布的《环境保护综合清单》中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清单。2015年修订版规定,只有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板才能列入名单。

      标准受限。改进了人造板的质量标准,采用了新型胶粘剂。

      创新受限。应对市场变化的方法仍然是降价。传统产品市场占有率太大,新产品所占比重小。

      政策限制。2015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的退税率由80%下调至70%。根据规定,凡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清单或列入“环境保护综合清单”重污染工序的产品,不享受退税政策。

       四、人造板行业发展建议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和形势复杂,国内经济放缓,房地产调控和投资放缓,而人造板产业整体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工业方面,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造板及其下游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消费稳定,人造板产业增长速度仍然可观。

       就区域而言,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原材料,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造板消费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随着人造板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消费者对人造板产品的适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后,要立足行业技术创新,准确定位消费者偏好,满足和保障木材来源的合法性,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1243415228@qq.com。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