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木种惊现 “绿色黄金” 价值!探秘格木的神秘面纱
来源:木材之家
2025-04-22 10:50

  近日,木材市场上一种神秘木种引发行业热议——格木。作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格木不仅承载着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其稀缺性与卓越性能更使其被业内人士称为“绿色黄金”,背后蕴藏的价值密码正逐渐被揭开。​

  格木(学名: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属豆科格木属,别名铁木、斗登凤,是高大常绿乔木,植株可高达30米。其树皮呈灰褐色,有纵裂纹;小枝被黄色柔毛。叶片互生,二回羽状复叶,羽片通常3对,小叶互生,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每年5-6月,格木绽放圆锥花序,花朵白色,芳香四溢;10 -11月果实成熟,荚果带状,扁平,厚革质,种子呈椭圆形,黑褐色。​

  在自然分布上,格木主要集中于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常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国外如越南也有分布。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然而,因长期过度砍伐,野生格木资源急剧减少,现存数量稀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级别,以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

  格木之所以备受关注,源于其极高的经济价值。其木材材质坚硬,纹理美观,耐腐耐磨,是制作高级家具、工艺品、桥梁、船舶等的优质材料,在古代就曾是皇家建筑的珍贵用材。此外,格木树形优美,枝叶浓密,也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生态方面,格木作为高大乔木,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其庞大的根系可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同时,格木林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在文化领域,格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许多地方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格木资源的濒危现状,我国已采取一系列严格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野生格木进行就地保护;开展人工繁育研究,通过播种、扦插等技术扩大种群数量;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交易格木的行为。同时,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格木生长特性与生态需求,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木材行业从业者与爱好者而言,了解格木的知识与保护现状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参与非法格木交易;另一方面,也可关注格木人工培育产业的发展动态,探索可持续的木材利用模式。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与木材价值认知的提升,格木相关的研究与合法利用,或将成为木材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