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木材市场呈现结构性波动!最新数据显示,软木与硬木价格走势分化加剧,胶合板等加工品价格震荡调整,反映出终端需求与供应链博弈下的行业新动态。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5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软木木材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3%,延续了3月3%的升势,实现连续两个月同幅度增长。这一表现主要受针叶材供应链偏紧推动,西部锯木厂因春季伐木季劳工短缺导致出货量不及预期,叠加加拿大针叶材进口量同比减少8%,共同推高了云杉、松木等主力品种价格。
从细分品类看,建筑用软木方材价格涨幅居前,4月环比上涨4.2%,反映出美国房地产市场虽面临高利率压力,但春季装修旺季仍支撑部分刚需。不过,软木贴面及胶合板类别出现回调,继3月上涨3%后,4月下跌1%,显示下游加工环节对高价原料的消化能力有限。
与软木的持续走强不同,硬木木材价格在经历3月1%的微涨后,4月持平,呈现阶段性企稳特征。橡木、胡桃木等主要硬木品种价格波动收窄,一方面得益于东南亚热带硬木进口量环比增加5%,缓解了前期供应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家具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处于收缩区间(48.7),抑制了下游采购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木工制品价格出现边际改善,4月环比微涨0.1%,结束了3月1%的跌幅。业内分析指出,这或与复活节假期后定制家具订单小幅回升有关,但整体需求仍未摆脱疲软态势。胶合板价格则逆转前月涨势,4月下跌0.4%,反映出房地产相关工程采购量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美国4月整体最终需求PPI环比下降0.5%,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主要受服务价格下跌拖累(-0.7%)。然而,木材作为少数连续两个月上涨的工业品类别,凸显出其市场逻辑的特殊性:软木受益于结构性供应缺口,硬木受制于终端需求疲软,二者走势分化加剧。
从年度数据看,截至4月的12个月里,最终需求指数累计上涨2.4%,仍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但木材板块的 "内部割裂" 表明,传统通胀逻辑在细分行业中需重新审视。有投行报告指出,若夏季建筑旺季软木需求不及预期,前期累积的涨幅可能面临回调压力;而硬木市场能否回暖,将取决于下半年家具出口数据及国内消费复苏节奏。
美国木材市场的 "软强硬稳" 格局,既是供应链区域失衡的产物,也是宏观经济转型期的微观映射。对于中国木材进口商而言,需密切关注北美软木库存变化(当前商业库存较五年均值低12%)及硬木替代品(如欧洲榉木、俄罗斯桦木)的价格联动效应,在结构性行情中把握差异化机遇。随着全球木材贸易格局加速重构,市场参与者正迎来更复杂的博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