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 “木之城” 的建设正以一种全新的节奏推进 —— 选择木地板而非混凝土楼板的决策,不仅让这座被誉为 “世界首个五分钟城市” 的项目加速成型,更重新定义了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率逻辑。开发商 Atrium Ljungberg 的实践证明,大规模使用木材虽使初期成本上升 10% 至 20%,却能通过建设速度、人工成本的优化,以及租金与房价的溢价实现平衡,让低碳建筑从理念走向可落地的商业模式。
木材带来的建设效率提升显而易见。“木之城” 于去年 10 月破土动工,第一阶段的 80 套公寓目前进展顺利,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开放,到 2027 年将完成 2000 套公寓建设。所有木制部件均采用现场预组装模式,省去了混凝土混合与干燥的漫长等待,“建筑物能更快就位,对周边的干扰也更小”,Atrium Ljungberg 业务发展总监 Håkan Hyllengren 解释道。这座几乎完全由木材建造的城市区域,正成为全球最大规模 “无钢无混凝土” 建筑实践的标杆,其高效推进的背后,是对木材预制化优势的充分释放。
环保价值是木结构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农业部森林服务处 2024 年的研究显示,大规模木结构建筑的全球变暖潜力比混凝土低至少 81%,比钢低 76%,这与 “木之城” 追求的 “2030 年建筑排放量近零” 目标高度契合。瑞典 70% 的国土被森林覆盖,且自 1903 年起就推行强制性重新造林政策,丰富的可持续木材资源为项目提供了坚实支撑。合作建筑师事务所 White Arkitekter 的首席建筑师 Oskar Norelius 表示,瑞典人与森林的深厚文化联系,让木材不仅是经济支柱(支撑建筑、能源、纸浆等产业),更成为推动建筑创新的精神符号。
木结构的应用正打破传统建筑的认知边界。Norelius 曾设计瑞典北部 20 层高的萨拉文化中心,这座包含博物馆、酒店的木结构建筑,证明木材能突破火灾规则限制,胜任高层建筑需求。“我们已改变思维模式,木材不再是限制,而是推动建筑发展的力量”,他强调。在 “木之城”,层压木等材料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建筑高度需求,更通过温暖的材质肌理提升了居住与办公体验,为项目带来租金与资产价值的溢价空间。
从建设速度的提升到碳足迹的降低,从文化认同的呼应到商业价值的实现,斯德哥尔摩 “木之城” 的实践正在改写城市建设的规则。木地板替代混凝土的选择,看似是材料的简单切换,实则是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深刻考量 —— 在这里,木材既是加速建设的 “效率工具”,也是承载环保使命的 “绿色载体”,更成为连接自然、文化与城市未来的重要纽带。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