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公众正迎来对森林砍伐规则重大调整发表意见的最后窗口期 —— 截至 7 月 27 日,人们可就《资源管理法》(RMA)改革及商业林业国家环境标准(NES-CF)的拟议变更反馈意见。这些变更不仅涉及限制地方委员会制定更严格采伐控制的能力,还要求所有森林采伐纳入 “伐木风险评估” 并调整清理要求,而专家们的反应则聚焦于生态保护、监管实效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林肯大学环境管理高级讲师史蒂夫・乌利奇博士的担忧直指山地生态安全。他强调,稳定山地地区已成为国家紧急任务,近期气旋与大气河流引发的灾害已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退化,“牧区山地和采伐迹地的严重水土流失风险不容忽视”。乌利奇博士指出,2023 年政府刚加强杂草清除规则,如今却因成本与合规问题考虑放宽,这难以降低焚烧残渣和泥沙对下游社区与环境的威胁。他建议政府修改规则:将连伐区面积限制在流域面积 20% 以下,禁止在退化冲沟头、过陡边坡等极高风险区新种植,同时要求森林道路工程能承受百年一遇降雨,“尽管成本高昂,但当前的人力、经济与生态代价更不可接受”。
新西兰气候研究 institute 高级研究员纳撒尼尔・梅利博士则认为,拟议变更虽迈出积极一步,却仍存不足。自 2018 年托拉加湾风暴后,极端降雨引发的采伐迹地清理问题始终未决,而此次提案中 “基于侵蚀易感性分类采取行动” 的思路值得肯定,但部分低风险类别下的侵蚀可能被低估,高风险评估又缺乏独立无利益冲突的第三方参与,实效存疑。他批评部分建议流于形式:如要求利用历史降雨数据评估采伐废料管理需求,却未考虑当前极端气候新态势;对可能 “引导滑坡至水道” 的斜坡特征,竟被认为不可测量、缺乏预测意义。“若操作人员将这些弱建议视为官僚主义,游说更宽松标准,将难以保障公众与敏感环境安全”。
新西兰林学院客座高级研究员马克・布隆伯格聚焦规则对非法排放的约束力。他指出,拟议修改将 2023 年的采伐迹地管理规则视为 “成本高且不符目的”,转而要求在采伐计划中加入风险评估或移除大尺寸采伐废料,但这未能触及核心 —— 易侵蚀土地上非法排放(伐木废料、泥沙)的根源。他建议从三方面改进:明确采伐活动监管状态,避免区域计划额外严苛要求;限制易侵蚀土地上皆伐区域的大小与位置;建立国家统一的滑坡易发区识别标准,培训专业评估人员。布隆伯格坦言,政府与行业需投入资源培育专业评估队伍,才能从源头防控风险。
随着公众反馈截止日期临近,这些专家意见正为规则修订提供关键参考。从山地稳定到侵蚀防控,从监管实效到专业评估,新西兰森林砍伐规则的每一处调整,都关乎生态安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这场持续两周的公众咨询,或将决定未来林业采伐在保护与开发之间的新边界。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