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木材变身室温磷光材料!中外团队研发新方法,开辟防伪、建筑等新应用
来源:木材之家
2025-09-01 09:40

材料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方法,可将废木材升级再造为室温磷光(RTP)材料,这一突破为防伪粘合剂、光学薄膜乃至完全可回收的建筑产品开辟了全新应用领域。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由中国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与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主导。研究团队展示,通过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对天然木材进行热固化处理,能显著增强木材的磷光性能。


研究人员实现这一成果的关键,在于激活了木材中全纤维素与木质素这两种关键成分的 RTP 发射特性。他们利用 MF 树脂进行热固化处理,最终制备出一种可发出鲜艳绿光的材料,其发光波长为 530 纳米,磷光寿命长达 332.5 毫秒,相较于以往的木质磷光材料有了显著提升。这种新型材料被命名为 R-wood@MF,它不仅在视觉上具有独特性,还具备出色的耐用性,展现出较强的耐水性与耐有机溶剂性。



为了验证该材料的实用潜力,研究团队将 R-wood@MF 应用于防伪胶与多功能光学薄膜领域,充分展现了其在工业及商业应用中的多功能性。首席研究员尹伟明解释道:“在热固化过程中,MF 树脂与木材成分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促进了天然木材中全纤维素与木质素的 RTP 发射。” 他同时强调,分子键合对于实现稳定的磷光固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这项新研究是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此前的研究已发现,限制在木材细胞壁内的木质素能够释放 RTP,但其磷光持续时间较短,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 在未经处理的木材中,这种磷光通常会在数十毫秒内消失。为克服这一局限,研究人员采用了两项关键策略:一是增强系统间交叉(ISC)以产生更高产率的三重态激子;二是在固化过程中通过硬化木质素结构,抑制非辐射衰变。


研究团队指出:“借助这些策略,木质材料的 RTP 寿命已提升至数百毫秒。” 他们还补充称,该材料在 “光催化、3D 打印、视觉装饰及防伪应用” 等领域均展现出良好前景。



当前,木材回收已成为日益紧迫的议题。尽管木材应用广泛,但全球范围内仅有 17% 的木材废料得到回收利用,其余大部分木材废料最终被用于制作刨花板、充当燃料或转化为肥料。去年,Wood Central 曾报道,纸浆工业的副产品木质素与纤维素正被整合到碳密集型材料中,以降低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公司顾问、同时也是粮农组织编写的《2024 年森林状况报告》合著者的邓肯・梅耶斯(Duncan Mayes)表示:“目前,工业界正将木材中的纤维素整合到包括水泥在内的各类产品中。这一做法不仅能加快产品固化速度、实现 3D 打印,还能增强产品强度。木质素也被发现具有类似功能,它甚至可减少对易腐蚀钢筋的需求。”想了解更多木业信息,欢迎关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

免责说明:文字来源于木材之家原创,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方与本网站取得联系。
相关标签: 国际行情趋势
二维码

扫码打开手机看资讯

无需下载APP

资讯随时随地看